黄颡鱼是无鳞鱼,对环境要求严格,对许多敏感,必须保持养殖环境优良,水质良好,减少病害。 [8]
严格清塘:无论是新、旧池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清塘。老池塘应清除过多淤泥,保留底泥10厘米左右,新池塘要求池底平坦,底泥平整。选择晴好天气,采取干法清塘,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千克,均匀撒入池底后,用锄耙匀,使池底泥土与生石灰充分混合,以便彻底杀灭池中病原体、寄生虫等。 [8]
适时注水:清塘7~10天后,池底经过充分曝晒,杀灭各种病原体后,注入优质养殖用水,进水口必须设置相应目数的筛绢进行水体过滤,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及虫卵进入池内。初次注水80厘米左右,放入小鱼虾进行试水,确保后,可将池水加至2米以上,准备放养黄颡鱼种。 [8]
施足基肥:鱼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体情况,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按每亩150~200千克用量施用发酵腐熟过的有机粪肥,全池均匀泼洒,以培育水体浮游生物。
黄颡鱼的肉质营养丰富,含水量高达77%以上的特性令其口感较之其他食用鱼更加滑嫩松散,适宜牙床娇嫩的幼儿和牙齿退化的老年人作为日常营养物质的膳食来源。在我国又有着“无鱼不成席”的说法,东北的铁锅杂鱼和西南的酸汤黄辣丁都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黄颡鱼在饮食文化中的高频度出现足以证明它的鲜嫩爽滑口感是多么地令人心满意足,然而作为席间的大菜,黄颡鱼也有着自己特殊的饮食禁忌。
花身现象也是2014年黄骨鱼养殖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比往年花身的鱼塘明显增多。一旦黄骨鱼出现花身,售价就受到影响,鱼中也不乐意收鱼。花身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实和“香蕉鱼”类似。肝胆问题加上水质底质问题,如亚酸盐长期过高等两个方面引起。而肝胆类问题的直接原因也是由于饲料原料毒的长期积累,造成肝胆疾病问题,引发色素合成机制障碍,加上水质问题,就表现为花身。
加上辅助内服护肝胆、可以基本解决黄骨鱼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在对黄骨鱼养殖的多年跟踪中发现,使用高饲料黄骨鱼平均月增重可以超过0.3两/尾,而档次较低的饲料一般月增重只能达到0.125-0.2两/尾,所以饲料档次对于养殖周期长短的影响非常明显。